什么是“多校劃片”?
北京西城區近期公布了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,其中這幾點特別值得關注:
(1)自2020年7月31日后,西城區購房并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,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,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。
(2)自2020年起,西城區將對適齡兒童入學登記地址及就讀學校實施記錄,自該房產地址用于登記入學之年起,原則上六年內只提供一個登記入學學位(符合國家生育政策的除外)。
啥意思呢?
以往北京西城區,都是“單校劃片”。顧名思義,一所小學對應固定的片區,小學對應直升的中學。
也就是說,只要你擁有一套學區住房,就可以鎖定學區內的優質教育資源。學區住房之所以貴,就是貴在這里。
“多校劃片”新政實施后,不管你的房子在哪兒,鐵定上某所小學和某所中學的事情就不存在了,大家全部打亂,電腦派位。
一個小區可能對應多所小學初中,就算你買了這個小區的房子,也不確定到底能不能上熱點學校,很有可能被派位到普通學校去。
對于這一政策,西城區還加上了一個期限:2020年7月31日。
一些西城區的二手房中介表示,“消息出來后,很多持有房產的業主,立刻想到價格會跌,第一時間出來掛房,想趕在7月31號之前賣個好價格,掛牌價比最近成交價低了幾十萬不止?!?/span>
影響有多大?
很明顯,西城區實施“多校劃片”后,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這一區域內的房價。
這很好理解:名校和高價學區住房的對應關系被打破,家長們都會產生疑慮,學區住房的房價可能受影響。
以目前西城區的房價水平,一旦學區被打散,10%的房價波動就是價值百萬的差別。
有句話說得好: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!因此,西城區邁出這一步,想必是沖破了難以想象的阻力。
首先,這有助于公立教育資源更加均衡平等。從教育資源分配的角度,不再是唯學區住房論,教育和學區之間的關系有望回歸其本來意義。
其次,從樓市調控的角度,回到了“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”這一原點,有望剝離房子身上附加的教育功能,對樓市調控將大有裨益。
實際上,“多校劃片”并不是什么新鮮事。北京市海淀、朝陽等區早就明確提出了新購置的二手房不享受單校劃片,而是通過多校劃片方式入學。西城一直到今年才采用“多校劃片”,其學區住房的“硬核”程度,由此可見一斑。
也正是出于這一原因,此次西城區學區住房新政釋放出更加清晰的信號,風向標意義更強,未來引發全國其它主要城市效仿的可能性很大。
“多校劃片”真能為學區住房降溫嗎?
房子和子女教育,可以并稱為中國家庭的兩大歷史使命,是中國人最愿意花錢的事,尤其兩者攪在一起的時候更不得了。
“多校劃片”為學區住房降溫,效果的確值得期待。不過只要學區住房這個概念仍然存在,“多校劃片”只能降低由房子拼學位的概率,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區住房的附加值。
畢竟,“多校劃片”之后,學區住房并非價值全無,它至少還代表了抽簽搖號的資格。
因此,學區住房真要降溫,“教育均衡“才是根本。
例如,把好的老師、好的校長調配到弱質學校;公辦中小學教師在不同的學校輪流教學,以保證最大程度的教育公平。
為此,北京市不斷推進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改革,發揮現有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,優化基礎教育資源布局和結構。
目前,全市現有各類教育集團158個,學區131個,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學校納入學區制管理。2019年,小學就近入學率達到99%以上。
國外沒有學區住房?
從全球范圍來看,學區住房在一些發達國家同樣是令人頭痛的難題。
在美歐等教育和經濟發達的國家,很早就實施學區制,“學區住房”也因此應運而生。在這些國家,學區越好房價越高,是普遍存在的現象。
在英國,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,居民區有相對應的學區劃分。由于各學區發展不平衡,學校之間的差距很大,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上好學校,英國中產階級家長熱衷到好學區買房。
美國大約有1.5萬個學區。由于美國學校的基礎建設、教學設備再到師資和校車服務花銷很大,但聯邦政府只提供總開支中的10%左右,州政府負擔一半,余下經費則主要由學區籌措。這些經費主要來自學區的居民所繳納的地產稅和部分商業稅。
在紐約長島,政府把地產稅收入投入當地學校的比例高達40%-50%。因此,房價貴的學區當然學校的教育經費更多,反之,好學校也推動了當地的高房價。
由此看來,有學校的地方,就有學區住房。在這個問題上,全球共此涼熱。(來源:新華網)